

导语: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日前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大概50-60%的住房销售给了80后,这期间我国房地产需求刚性需求为主,未来将逐步转向改善性需求为主。80后成为购房主力你怎么看?现在买房到底值不值?
导语: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日前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大概50-60%的住房销售给了80后,这期间我国房地产需求刚性需求为主,未来将逐步转向改善性需求为主。对这个数据你怎么看?现在买房到底值不值?
房地产行业利润率回归 80后成购房主力
关于目前房地产形势的现状,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司长高志勇近日提出,城市间、区域间市场分化明显。北、上、广、深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个别西部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成为外来人口的集中流入地,住房需求依旧旺盛,供求矛盾相对紧张。市场形态逐步从增量为主转向增量与存量同时发展,并重出现的情况。
高志勇说,产品形态逐步从住房为主转向住房与跨界地产并重。居民消费观念逐步从购买住房向租赁住房并举转变。行业利润率逐步从较高水平向各行业平均水平回归。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指出,房地产需求将从刚需转向以改善型需求为主体。2011年1月26日实施了国八条,导致“十二五”期间的投资性需求大幅度下降,刚性需求有所释放。研究发现,“十二五”期间,大概50-60%的住房销售给了80后,这也是人口结构决定的。但是到“十三五”以后,20岁到29岁的人口总量在全国已经开始下降,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为主逐步转向改善性需求为主,我国全面放开二胎,也会有助于改善型需求的提高。
秦虹说,房地产金融方面,证券化投资将成为楼市投资的主流。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是买房子,即实物投资,这样投资的成本及门槛就比较高。预计到“十三五”期间,将会有大量的证券化投资产品适合大众投资房地产,以降低房产投资成本,提高房产投资的效率。
80后该不该买房?任志强怎么说
任志强:我从不认为80后买房困难。
80后故意将高房价归罪开发商
80后代表了楼市的刚需一代,地产大佬任志强否认当前房地产已经进入没落阶段,称目前中国仍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要达到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至少还要二三十年,所以房地产业仍然是朝阳产业。
任志强认为即使存在18亿亩红线,可供建设的土地仍然很多,造成土地供应紧张,从而推高房价的主要原因是土地供应制度,而不是开发商。“为什么大家将征地、拆迁、占用农田的原因推向开发商?原因在于80后控制了媒体的笔杆子,他们想买房,所以故意这么写。”
“不管你想还是不想,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小城市进入大城市的发展过程是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很多人说经过这一轮调控,房地产已经进入了没落期,其实在中国城镇化仍然进入一个高增长阶段,房地产必然是一个朝阳产业。”任志强说道。
从不认为80后买房困难 买不起房回农村
任志强曾表示,房地产行业不是一个暴利行业。环境部长曾透露农民工可以承受30万房价的人占26.6%。因此任志强认为,既然农民工也买得起房子,那么房地产就不是暴利行业。
任志强说:“我从来不认为80后买房难,该买不起,就是买不起。商品房明显它不是一个民生问题,不是一个单纯解决居住权利的问题,它是个巨大财富。搞清楚就好,凭什么你应该拥有这么大的一个巨大财富,理解错了,我觉得你们搞这个节目本身就是扰乱市场,不是什么好东西。”
电视剧《蜗居》热播后,任志强再次放炮说,“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甚至还说,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想有一套房一辆车是梦想,而在中国30岁左右的人就实现了这一梦想,应该说中国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已经远远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
继声称“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后,任志强质问“买不起房是个耻辱,活该!买不起房为什么不回农村?”,话语一出,曾引来网友炮声隆隆,着实的让现在买不起房的年轻人难堪。
80后买房投资买的究竟是什么?
如果刨除刚需的需求,那买房我们无非就是为了生活或者投资,不管目的是什么,其实最终还是要明确居住的需求!买房前问问自己下面这三点,想必你会重新思考自己的买房目标!
确定价格承受范围
由于房价近些年来如同男人房事喷了艾绯谛苛般直线上涨,如火如荼,目前已经处于高位水平,为了不背上过于沉重的贷款压力,在了解到满足生活需求的住宅选择标准后,需要对家庭的财力进行评估,确定出一个可承受的价格范围。
判断价格底线,可以用贷款最高额度与最高年限,来算出每月还款额,只要月还款额占家庭月收入比的三分之一以下即可。判断价格浮动空间,可以根据住宅指标家庭生活的影响程度分清各项需求指标的主次关系,明确哪些是必须满足的刚性需求,再确定哪些是可以舍弃的柔性需求。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有限的财力之下,得到既符合置业期望、又具有充分选择空间的购房价格定位。
衡量房子性价比
衡量住宅性价比是否最优化,也就是看与同档价格住宅相比其居住及附加价值是否最高。我们购买一套住宅,买下的并不仅仅是一套房子,还有附属在房子上的生活环境,包括区域配套、社区环境、物业服务等。区域配套包括有餐饮、休闲、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多方面,这些直接决定生活的便利度。社区环境主要包括:绿化环境、人文环境、社区安静度和安全封闭性等。
明天的升值空间
如果将来考虑出手,那就一定要在买前充分衡量房子的区域价值,只有手中拿着升值潜力这张牌,才能让这次投资稳赚不赔,就像朋友最近准备入手的房山天洋硅谷,规划加ZF扶持,价值可以说是显而易见,这样,他买到的不仅是一套房子,更是一枚在不断长大的金元宝。要是想在价格谈判中“有理有据”、不陷于被动,购房者应该关注当前房产的价格行情,尤其是对想要购买的住宅区域和小区的价格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未来楼市八大趋势 现在买房值不值?
看完“十三五”房地产五大亮点,你还对现在买房还是以后买房表示纠结?下面带你了解中国楼市未来的八大趋势,看看现在买房到底值不值?
1.大城市的房价还有一段上涨空间
中国的城市模式完全不同于美国。我们是摞起来的城市,密度高,人口高度集中。这种趋势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让中国人过“买个牙刷也要开车10分钟”的生活,是不可能的。有人口增量的城市,房价很难回落。加上人民币货币供应量长期偏高,所以房价还会不断上涨。
2.全面放开二孩或改变居住格局
全面二孩政策对楼市并不会造成立竿见影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或许将改变居住格局。如果只有一个孩子,两房或三房就基本够住了,但多了一个孩子以后,更多家庭或倾向于换房间更多的大户型。
3.大城市房屋日益资产化
一线城市,以及10个左右的强二线城市,其中心区的物业将日益资产化,而且投资人将全球化、全国化。中小城市,特别是人口流失城市,房屋将回归居住、办公、商业等原始属性。
4.房地产税或会出台,但对市场影响不大
房产税是地方政府的税源,将来肯定会因地制宜,但不会严厉。一线城市的房产税率肯定会最高。整体而言,房产税对房价影响不大。
5.三、四线城市房市趋于疲软
未来,大量中小房企或将被收购,转型,或者死亡。最终,国内也许只剩下一百来家大房企,而且是多元化发展的。大量的人员,将离开这个行业另谋出路。同时,未来三、四线城市人口总体将持续外流,而一、二线城市人口总体将继续保持流入态势。三、四线城市目前商品住房高库存及滞销问题已经较为严重,而其未来的人口又呈流出态势,随着住房供给结构性过剩问题的突出,未来将有部分新城沦为空城。
6.逆城市化很难出现
很多国家在充分城市化之后,会出现逆城市化。也就是城里人到农村买地,建别墅。未来10到20年,中国很难出现这种局面。因为中国人多,耕地少,土地国家所有。此外,公共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让去农村居住的人,生活不方便、不安全。
7.商铺面临价值重估
商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提袋消费”(服装、鞋帽、家电等)日益被网购取代,支撑商铺价值的只剩下“体验式消费”(餐饮、电影、培训、溜冰场)。传统商业旺区的街铺,可能是最危险的资产,因为单价太高。此外是人口流失城市的郊区、新区的综合体。“一铺养三代”越来越困难,“三代养一铺”的悲剧随时发生。
8.写字楼跟住宅价格将长期倒挂
在一线城市,一直存在一种现象:同样地段、同样档次的住宅和写字楼(含商务公寓),住宅更贵。为什么?原因有三:第一、商业物业基本上没有学位,不能落户口;第二、商业物业土地使用年限短;第三、管理费水电价格高,一般不能通煤气。网络时代,在家办公、分散办公、郊区办公正在成为时尚,写字楼的“刚需色彩”不足。一个人在办公室,可能只需要3平米就够用了,但对住宅面积的需求是多多益善。